以北斗之名,书写中国精度。在赵齐乐的带领下,开普勒团队突破技术藩篱,构建起天地一体化的导航增强服务网络。三千余座国内基准站,二百余座国际站点,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智慧天网”,实现动态厘米级、静态毫米级的极致精度。从测绘勘探到自动驾驶,从农田阡陌到港口桥梁,从实验室到产业端,从武汉到全球,他们照亮了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更推动了新质生产力在实体经济中的澎湃生长。
《信用中国》专访视频
董倩:那赵老师是不是你比如说他们一定要经过你们的这种服务才能够去应用这种定位,还是说企业自身也可以?
赵齐乐:企业自身它是很难做到这样的一个定位能力的。当然了,就是说不仅仅是开普勒,还有两三家类似的。我们的企业相当于高精度位置服务的运营商,如果有的用户他需要硬件,我们也提供。
董倩:那就好像我们现在打电话就需要这些运营商一样,那未来只要有企业想做这种新质生产力的相关业务的时候,也必定要通过你们,类似你们这样的公司。那这个时候正是跑马圈地的时候,对不对?
赵齐乐:对,你说的非常对。
董倩:现在这个跑马圈地,你像中移动、中联通,他们是用了好久才把这个天下都给分的基本上叫尘埃落定。你们现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争夺天下的状态?是有限的空间,大家都在争抢,正在争抢过程中,还是说已经争抢的差不多了?
赵齐乐:实际上它是一个发展的一个过程,就是之前有很多投入比较大的。比如我们这个企业实际上是2016年成立的,早期的只是做这个北斗系统攻关的一些项目的这种支撑。因为北斗系统是2020年建成的,2021年我们开始拿到了第一笔的天使轮融资,后来拿到了一个武汉市政府的湖北省政府的投资进来,才开始真正做商业化服务。我们实际上一个初创公司,但是我们现在非常有信心,我们能够快速的形成规模。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依赖的是我们最新的这个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创新有什么好处呢?就是说我们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好的用户的体验,价格有更低的,成本更低的这样一个服务能力。这样的话,我们相对已有的企业,我们就能够做到一个更好的发展的一个速度。董倩:这个是不是就是你们的跑马圈地的面积越大越有利于你们提供服务,而且把服务成本也能降低?
赵齐乐:对对对,所以说我们讲一个通俗一点讲就是“多快好省”。“多”就是我们把原来对的都是专业用户,我们测绘高精度的那种测量测绘它需要这个厘米量级的。现在我们把它拓展到更广的用户,老百姓生活相关的这个地方,让老百姓都用上,这是多。“快”就是我们的定位以前需要数量时间长,然后我们把缩短时间给它缩短,通过技术的更新给缩短,这样的话就是能快速的。另外一个我们对用户的响应,包括跟用户的构建,通过我们的技术给用户构建服务平台的时候,建立的非常快。“好”就是我们不仅提供这个高精度定位,而且还提供可靠的定位,而且可信的定位,可以依赖的定位,这样的话对于这种生命健康的相关的应用场景就能够应用。“省”就是我们把这个用户的成本给它降低,但是不降低这个用户的体验。
董倩:您觉得未来有没有可能像几大运营商一样抢占这些服务?
赵齐乐:目前基本上是慢慢形成这种状态了,但是我们不仅仅基于国内,我们还在拓展全球的服务。我们相当于作为我们大学创业的这种企业,具有更好的国际拓展的天然环境。另外一个我们可以采用更灵活这种方式,这种迭代和更新的速度会非常快。因为卫星导航系统它是变化的,包括我们北斗系统,马上我们国家会建下一代的,我们国家综合PNT(定位导航授时)体系。2035年它的北斗卫星三号还有四号,他们不断的更新,这样的话导致我们的技术不断的迭代。应用场景多了以后,应用场景在变化,我们通过不断的技术的创新,把它做到极致,再结合我们的应用场景,新的应用场景它需要什么样的一个技术定位技术,我们把这一块做到极致。结合我们武汉大学的这些一系列的老师们,他的知识产权,我们进行对企业的转化,来实现这个。
董倩:你觉得就是基于我们刚才所说的这种应用场景,你们有可能成为像以前的这种运营商一样的这种巨无霸的公司吗?
赵齐乐:不敢说达到那样的一个巨无霸的状态,但是我们的发展速度应该还是比较快。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形成在这个领域里面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这样的一个企业,能够引领这个方向发展的一个企业。
董倩:好,非常感谢赵老师,也感谢您收看本期节目,我们下期再见。